24/3/4
把錢錢變成美燈的形狀真是太好了,美燈一號,美叮美噹。

24/3/15
入住新家的第一晚,
我想慢慢地把家變成我們喜愛的模樣。
一點一點的添入喜愛的物事。
在拿到新家平面圖時,
第一個在腦海中想像的畫面,
就是一盞暖黃的燈配上老老的木頭桌。
在高雄屋物偶然遇到的伸縮柚木桌,
是這個家買的第一件傢俱。
是從 1960 年代就存在於世上的老朋友,
也是我和另一半同時感到一見鍾情的傢俱,
我們的喜好有些差距,
所以這樣的情況是很少見的。
其他餐桌燈、椅子與櫃子,
都是圍繞著它所展開。
牆上掛的拼圖畫,
是嬸嬸送給我們自己拼的入厝禮。

24/3/17
今早花瓶裡有株迷你太陽菊已快斷頸
趕緊剪掉沒吃到水有空氣的那段
喜愛這個小巧剔透的玻璃花器
拆箱的進度大約 40%
將書櫃與廚房大致完成
但是邊拆邊大過敏
🤧


24/3/18
今晚和另一半回舊家繼續收拾細軟,原本想要快速收完快速回家,沒想到搬家公司那趟沒帶走的小東西比想像中多很多。
回到新家早已過了午夜。
另一半開了一小時多的車後,回家說「我知道已經很晚了,但我還是想邀請你來做一件事🥺」
便默默地打開了投影機跟螢幕,興奮地看了幾分鐘的電影預告。
這男人的快樂,真是樸實無華。

24/3/25
為了與貓生活 我所做的努力 之一 –
為什麼我需要比別人多一點努力呢?因為在養了米糕以後的三個月,我發現我嚴重過敏。
還不只是皮膚腫、眼睛癢而已,是!氣!喘!
而我與貓生活的血淚史,恰恰就跟我換租屋、買房完全重疊,也可以說是換屋史。
養貓的最初在 2007 年的夏天,我與 X 當時是大學同班同學,系上活動,暑假到了台東出隊。
在那裡我們帶回一隻被小學生們硬塞的橘貓 Kuri くり。
帶回來的貓,理所當然的住進了 X 在台北的家,由 X 爸媽一起照料。
接著又陸續撿回來老二米糕與老三老四 Nigiri 與 Nori。
老二米糕與老四 Nori 一直處得不太好,但在接米糕過來與我們同住前的幾個月,變本加厲,每天都會咬掉 Nori 的毛。
所以當我們開始在七張捷運站共構的小套房同居時,便將米糕接過來一起同住。
而就在三個月後,我對貓毛的過敏顯現出來,也這樣拖著拖著忍耐了近兩年。
有一天我終於受不了找了醫師驗過敏原,也證實了對貓毛嚴重過敏。
醫師問「有可能不養貓嗎?如果不行,那至少不要跟貓睡在一起」。
OK,下一個換屋條件:要有獨立的主臥室。

24/3/27
為了與貓生活 我所做的努力 –
之二
聽從了醫師的建議:避開套房格局,就算一房一廳也好,不要讓貓咪上床,肯定會改善。
在經過一年的七張-東湖日日通勤後,我也累了,找新租處就往東湖公司附近找。
很幸運的速速找到一個樓中樓的家庭房型:有獨立的廚房,還有一大房、兩小房的房型。
開心的在這邊與貓同住,也因為寬敞許多,所以又添了兩隻貓:米腸、米血。
在這裡的幾年時間,應該是養貓最不血淚的一段,卻也被很會開門的米血與愛吃布料的米腸搞得快崩潰。住了幾年房東要賣房子直接收回,我們只好再另覓住處。
最後一個租屋處,也是三房的華廈,我隔了書房與臥室讓貓咪不能進。我的過敏一直反覆發作,只要跟貓咪待在同一個空間久一點的時間就會開始噴嚏眼淚齊發蕁麻疹開始癢起來。
這意思是我的生活空間反而被限縮到只剩下兩間房,連餐桌都不能久待。生寶寶之後書房新放了一張沙發床後,我最後的領地只剩下不足 3.5 坪的主臥室,可以說是克難的生活著。
當我們買了房子後,設計的要點,就是要收復失土,拿回我的生活空間。縮減貓咪的空間,但為他們設計垂直活動區。將人貓隔離是我們設計貓房時的主要核心。



24/3/27
搬家收拾進度大約是 30%
櫃子裡都還一團亂🫠

